成人英语培训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成人英语培训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鲍超怎样背叛曾国藩
鲍超怎样背叛曾国藩
提示:

鲍超怎样背叛曾国藩

曾国藩素有知人之明,所以,在他的周围多是些英贤之士。当时,曾国藩所力荐的人中,就有多隆阿和鲍超二人。多隆阿熟习军事,有勇有谋,攻守有方。鲍超是后起之秀,勇猛绝伦,能战能胜,功勋显赫,二人可谓不相上下。曾国藩扬长补短,使二人各自发挥作用。 鲍超曾被太平军包围,请求曾国藩急派援兵救助却苦于不识字;只会写自己名字,急忙写一鲍字,再以毛笔圈一圆圈于上,飞信给曾国藩;曾国藩收信呵呵笑言:“鲍超需要我们去救他!”,派援兵出,遂得救。 鲍超虽作战勇猛,但军纪败坏,郭嵩焘说他“所过残灭如项羽”。陕西巡抚刘蓉曾写信给曾国藩,庆幸“霆军”不入陕:“鲍军无意西来,所过又多残暴,诚不愿其复至,恐如梳如篦,遂至如剃,则困苦尤所难堪。” 曾国藩的好友王柏心之子王家仕更痛斥鲍超“军无纪律,旌旗所过,仅存焦土”,“至若一时将帅,使东南数千里民之肝脑涂地,而诸将之黄金填库,民之妻孥亡散,而诸将之美女盈门。 1867年正月15日,淮军主将刘铭传与鲍超的霆军约定于巳时会师湖北尹隆河(永隆河),进击捻军,未料刘军争功提前于弗晓卯时即朝战场开拔,途中遇伏,总兵唐殿魁、田履安阵亡,刘铭传本人几乎被俘虏。 随后,鲍超的援军即时出现拯救了淮军,清军反败为胜。此役清军歼灭捻军部众近万人,捻军共约八千人,军马五千匹被俘,史称尹隆河之战。经此战后霆军遭朝廷不公遣散,鲍超愤极去职,退出军队十一年之久。 鲍超负气辞职,曾国藩即主张裁撤鲍超所部霆字营。 扩展资料 鲍超的典故 勇救江忠源 江忠源领兵去救太湖,太平军军师钱江设计了一个圈套,太平军占领安庆后,钱江命令清军俘虏脱下号衣,让一批太平军战士穿上,由李世贤率领,伪装成清军部队。这支太平军打着清军的旗号,朝潜江进发。 当晚,这支“清军”便抵达潜江城下,朝城内守军大喊道:“安庆失守,蒋巡抚杀出重围,要与江忠源将军会合,同保庐州!”江忠源闻报,急忙登上城楼观望,认出是清军旗号,便命令军士打开城门,吩咐只让城外部队的首领进城,叫其余军士在城外等候。 可是,城门一开,太平军便掩杀进来,守军没有防备,无法抵挡太平军,城中顿时大乱。江忠源率领守军在纷乱中奋力拼搏,杀开一条血路,丢弃潜山,朝桐城方向奔去。所余军士已不足一万人。 将近天明,江忠源策马奔到青草桥,眼前就是一条河,湘军无路可逃了。江忠源料定自己难逃一死,想到自己中计兵败,羞愤难当,拔剑就要自刎。正在这时,后军步队中跃出一员大将,飞身而至,夺过江忠源手中的利剑,扔到地上,营救江忠源的便是鲍超。 江忠源脱险之后,对这位勇猛的四川汉子说道:“若非将军相救,江某今日死无葬身之地了。大恩不可不报,大才不可不拔,江某当奏知朝廷,破格录用。”江忠源到达桐城,立即写奏章自贬,并请求奖赏擢拔鲍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超(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

曾国藩为什么要杀鲍超?
提示:

曾国藩为什么要杀鲍超?

‍‍首先要澄清的是曾国藩并没有杀鲍超,看看两位的出生、去世的时间:鲍超(1828-1886)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其次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主人公。 曾国藩,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同时还创建了湘军,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中国的第一艘轮船的建造,兵工厂的建立,西方书籍的印刷,派遣赴美留学生都是曾国藩的功劳,不得不说他是近代建设的开拓者,很多杰出的人才就是着第一批到西方增长见闻的人。 鲍超是湘军的一位将领,多达500场的战役,身上的伤有108多处,壮勇巴图鲁、多龙超虎都是他的称号。 英勇善战,深受曾国藩赏识。将鲍超称为“湘军第一悍将”一点都为过,二郎河之战,小池驿之战,洋塘之战,赤岗岭战、许湾之战,尹隆河之战,这些全都是硬仗,然而所向披靡,全部都战胜了。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跟很多成名的将军一样,鲍超好抢掠,军纪甚是败坏,残灭如项羽,旌旗过处,满是焦土。陕西巡抚刘蓉曾庆幸“霆军”不入陕。 为将者,军法要严明,若是这样烧杀抢掠又和那些土匪强盗有什么区别?只是带生了更加冠冕堂皇的帽子而已,所以曾国藩实在是不能容忍这样的人来败坏自己湘军的名声,于是在尹隆河之战后,曾国藩裁霆字营,鲍超气愤辞去职务。 曾国藩素有知人之明,祁门之围,救了他一命。所以他根本就不会杀鲍超。最后他是死于光绪十二年,谥忠壮。 ‍‍

在湘军的四大王牌中,鲍超的霆字营可以排到第几名?
提示:

在湘军的四大王牌中,鲍超的霆字营可以排到第几名?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湘军的战斗序列和作战编组是以营为单位,步兵每营为500人,骑兵每营为322人,马268匹,水师是每营为388人,战船30艘,是沿袭戚继光纪效兵书中的戚家军兵制,建成的湘军营制。 其中在所有的营系中,鲍超所率领霆字营系最为出名,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到了同治六年霆军32营一度扩充至15,000人之多。 霆军是湘军中数一数二的主要战将鲍超创建,咸丰三年冬,鲍超投杨载福部队水师,一路屡立战功,在金口之战中被提拔为哨官,一营有4个哨官,这是相当于连长。 湖口之战之后失败,被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归为湖北湘军部下,鲍超也由水军改为陆军,受到胡林翼的赏识,胡林翼将鲍超改名春亭为春霆,意思是如雷如霆,并将鲍超提拔为营官,派其前往长沙,招募新兵三千,于当年12月新军练成,号为霆军,这就是霆字营的来历。 鲍超麾下的霆字营作战勇敢,向来生死无畏,建军之后咸丰6年就在胡林翼的指挥下拿下了小池口之战,当时鲍超进攻小池口外太平军的两座堡垒,被乱石击伤而血流满面,但是仍然毫不退缩,在这种统帅的身先士卒的指挥下,整个部队都极其彪悍,此后的多次作战中鲍超都极其勇敢无畏的以少击多,将敌人打败打退。 亿生寺之战领军3000打太平军4万,将太平军4万人打的抱头四窜,连毁太平军营垒48座,陈玉成就此逃去。 自此鲍超和霆字营的名声,震烁天下,天下无人不识鲍春霆,以至于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进军北京时,下诏命鲍超勤王。 此后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以及灭捻军的战斗中,霆字营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霆字营,至晚清时期名将甚多,分布在各军之中,不仅在对内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反侵略战争中也均有立功表现。 鲍超麾下的人马,都是打仗起来嗷嗷叫毫不含糊的战士,但同时也是杀人如麻,军纪不佳的湘军一系,在很大程度上其实,鲍超的霆字营,之所以能够战功赫赫,与他们军纪差有着密切关系。 当时由于湘军根本就是一个缺粮少饷的队伍,又想让马儿跑,又想让马儿不吃草的好事是不存在的,为了激发战士们的斗志,所以鲍超允许自己的手下在攻城之后烧杀抢掠,激起他们的战斗欲望和胜利心。 鲍超的军队所向披靡,但攻克之处就像是土匪进城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城中的金银财宝强掠一空,所以很大程度上,促使他们努力攻打太平军的重要原因在于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因此他们才会不管不顾的拼命向前。因此很多文人特别厌恶他们,甚至是彭玉麟对于鲍超和曾国荃都颇有微词! 这种情况下湘军虽然赢得了战斗力,但失去了的是广大民心,湘军名声渐臭,所以最后曾国藩也不得不将湘军解散,因为他知道在太平天国晚期的湘军,已经和烧杀抢掠的太平军没有任何区别了,除了只会滋生更大的祸患,别无它用了! 这也是曾国藩虽然掌握精锐湘军而没有窥视神器,逐鹿中原雄心的原因!因为湘军失民心,又军纪糜烂,与太平军无异! 湘军解散之后,由湘军退役将士们组成的哥老会,其实就是这种遗毒的最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