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坡公的词,手笔的高超,情思的深婉,使人陶然心醉,使人渊然以思,爽然而又怅然,一时莫明其故安在。继而再思,始觉他于不知不觉中将一个人生的哲理问题,已然提到了你的面前,使你如梦之冉冉惊觉,如茗之永永回甘,真词家之圣手,文事之神工,他人总无此境。 即如此篇,其写作来由,老坡自家交代得清楚:“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这说明一个七岁的孩子,听了这样一段故事,竟是何等深刻地印在了他的心灵上,引起了何等的想象和神往,而四十年后(其时东坡当谪居黄州),这位文学奇人不但想起了它,而且运用了天才的艺术本领,将只余头两句的一首曲词,补成了完篇,———而且补得是那样的超妙,所以要相信古人是有奇才和奇迹出现过的。显然,东坡并不可能“体验”蜀主与花蕊夫人那样的“生活”而后才来创作,但他却“进入了角色”,这种创造的动机和方法,似乎已然隐约地透露出“代言体”剧曲的胚胎酝酿。 冰肌玉骨,可与“花容月貌”为对,但实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了。盛夏之时,其人肌骨自凉,全无汗染之气,可想而得。以此之故,东坡乃即接曰:水殿风来暗香满。暗香者,何香?殿里焚焙之香?殿外莲荷之香?冰玉肌骨之人,既自清凉,应亦体自生香?一时俱难“分析”。即此一句,便见东坡文心笔力,何等不凡。学文之士,宜向此等处体会,方不致只看“热闹”耳。 以下写帘开,写月照,写欹枕,写钗鬓,须知总是为写大热二字,又不可为俗见所牵,去寻什么别的,自家将精神境界降低(或根本未曾能高),却说什么昶、蕊甚至坡公只一心在“男女”上摹写,岂不可悲哉。 上片全是交代“背景”。过片方写行止,写感受,写思索,写意境,写哲理。因大热人不能寐,及风来水殿,月到天中,再也不能闭置绣帘之内,于是起身而到中庭。以其无人,乃携手同行———所携者特曰素手,此本旧词,早见古诗,不足为奇,但东坡用来,正为蜀主原语呼应:其为冰玉生凉之手,又不待“刻画”,只一“素”字尽之,所以学文者若只以东坡“用传统词语”视之,便只得到“笺注家”能事,而失却艺术家心眼也。(所以好的笺注家须同时是艺术家,方可。) 既起之后,来至中庭,时已深宵,寂无人迹,闻无虫语,唯有微风时传暗香之夜气。仰而见月,于是由看月而又看银河天汉,盖时至六七月,河汉已愈显清晰。银河亦如此寂静无哗———时见流星一点,掠过其间。此笔写得又何等超妙入神!不禁令人想起孟襄阳写出“微云渡河汉,疏雨滴梧桐”时,当时一座叹为清绝。我则以为,东坡此一句,足抵孟公十字,不是秋夜之清绝,而是夏夜之静绝,大热中之静绝。写清绝之境不难,此境却实难落笔得神也。 “试问”一句,又从容传出二人携手大热中静玩夜空之景已久,已久。及闻已是三更,再观霄汉,果见月色澄辉,便觉减明,北斗玉绳,柄更低垂———真个宵深夜静,已到应该归寝之时了。但是大热不随夜色而稍减。于是又不禁共语:什么时候才得夏尽秋来,暑氛退净呢! 以上一切,皆非老尼朱氏所能传述,全出坡公自家为他二人而设身,而处地,而如觉大热,而如见星河,而如闻共语……学词者,又必须领会:汉、淡、转三韵,连写天象,时光暗转,是何等谐婉悦人,而又何等如闻微叹! 东坡既叙二人之事毕,乃于收煞全篇处,似代言,似自语,而感慨系之:当大热之际,人为思凉,谁不渴盼秋风早到,送爽驱炎?然而于此之间,谁又遑计夏逐年消,人随秋老乎?嗟嗟,人生不易,常是在现实缺陷中追求想象中的将来的美境;美境纵来,事亦随变;如此循环,永无止息———而流光不待,即在人的想望追求中而偷偷逝尽矣!当朱氏老尼追忆幼年之事,昶、蕊早已无存,而当东坡怀思制曲之时,老尼又复安在?当后人读坡词时,坡又何处?……是以东坡之意若曰:人宜把握现在。所以他写中秋词,也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种例句,举之不尽)故东坡一生经历,人事种种,使之深悲;而其学识性质,又使之达观乐道。读东坡词,常使人觉其悲欢交织,喜而又叹者,殆因上述缘故而然欤? 此义既明,强分“婉约”“豪放”,而欲使东坡归于一隅,岂不徒劳而自缚哉。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文及翻译赏析
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文: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冰肌玉骨翻译及注释 翻译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乾,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注释 1洞仙歌:词牌名。2眉州:今在四川眉山境内。3孟昶: 五代 时蜀国君主,在位三十一年,后国亡降宋,深知音律,善填词。4花蕊夫人:孟昶的妃子,别号花蕊夫人;摩诃池:故址在今成都昭觉寺,建于隋代,到蜀国时曾改成宣华池。5具:通俱,表都的意思。6足:补足。7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8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9欹:斜靠。十河汉:银河。⑾金波:指月光;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⑿玉绳:星名。《太平御览·天部五》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两星为玉绳。玉之为言沟,刻也。瑕而不掩,折而不伤。」宋均注曰:「绳能直物,故名玉绳。沟,谓作器。」玉衡,北斗第五星也。秋夜半,玉绳渐自西北转,冉冉而降,时为夜深或近晓也。⒀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洞仙歌·冰肌玉骨英译 SU Shi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an Immortal Who Lived in a Cave With skin like ice and bones like jade,She perspires not looking cool and refreshed.From the hall by the water waft breezes full of subtle scents.Through the drawn embroidered curtains, the moon sneaks a look of her,She hasn't retired for the night, askew are the her pillow and hairpins in her hair. I rise to take her delicate hand, quiet is the courtyard and its environs,A star or two the Milky Way cross between whiles.How deep is the night, wonder I?Approaching midnight is the time,Moonlight pales as the northern stars low slide.I count with my fingers when the season of westerlies would arrive,Before I could bee aware of it, lapsed has fleeting time. 洞仙歌·冰肌玉骨赏析 此词描述了 五代 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像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 宋朝 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洞仙歌·冰肌玉骨创作背景 苏轼在小序中交代了写此词之缘由,词人在七岁之时曾听过蜀主孟昶的《洞仙歌令》,而四十年后,只能隐约记住首两句,词人便发挥他丰富的想像力,运用他的文思才力,补足剩余部分。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公生丙子,七岁为壬午,又四十年为壬戌也。」他定此词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时作者正谪居黄州。此词虽于小序约略交代了写作背景,其实自隐杼机,让人睹神龙之形而不能察神龙其身,从而为自己逸兴走笔、暗寓情怀创造了条件。 诗词作品: 洞仙歌·冰肌玉骨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女子】、【生活】、【感叹】、【人生】
李煜词全集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他的词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后主评价极高:“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1.病中书事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2.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zī】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3.病起题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 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4.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5.长相思
云一緺 [wō],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6.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 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 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 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 欲睡朦胧入梦来。
7.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 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8.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xiù】攒[zǎn]。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9.捣练子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10.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11.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 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12.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13.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14.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15.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 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 觉来更漏残。
16.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17.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18.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 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 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 天教长少年。
19.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 红叶飕飗[liú]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20.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
(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羽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21.开元乐
心事数茎白发, 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 野路无人自还。
22.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3.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24.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25.临江仙
庭空客散人归后, 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穷。
金刀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26.临江仙
秦楼不见吹箫女, 空馀上苑风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留残月, 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27.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28.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29.木兰花
(一名玉楼春、春晓曲、惜春容)
晓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闲,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蹋马蹄清夜月。
30.南歌子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
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
莫翻红袖过帘栊。
怕被杨花句引、嫁东风。
31.青玉案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32.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33.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34.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 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 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 魂迷春梦中。
35.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 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 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 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 相看无限情。
36.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37.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38.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 恁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 黄昏独倚阑。
39.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 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40.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41.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 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 风切夜窗声。
42.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43.题金楼子后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44.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45.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 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46.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47.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暮,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48.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49.望远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余寒欲去梦难成, 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台下忽然惊, 征人归日二毛生。
50.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51.亡后见形诗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52.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3.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4.谢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55.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 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56.谢新恩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漏暗斜月迟迟,在花枝。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原文此处缺十二字)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57.喜迁莺
晓月堕,宿云微, 无语枕凭欹【qī 】。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58.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9.一斛[hú]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60.渔父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61.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62.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63.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4.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词传(一)
采桑子.如今识尽愁滋味
亭前春逐红英尽,徘徊舞态,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李煜
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生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雨悦欣晴
2020年7月3日